真正的天龙人:如何不上一天课就拿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习近平的法学博士学位和博士论文,经得起考验吗?」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最高学历是北京清华大学法学博士,著有博士论文《论中国农村市场化》,全文约12万字,166页,参考文献包括97篇中文文献和26篇英文文献,完成于2001年12月,指导教授为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刘美珣。

习近平凭借该论文于2002年顺利取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从入学在职博士班到完成学位,仅用了3年多时间。然而,令人生疑的是,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进入化工系学习的习近平,如何转向研究农村市场化,并跳过硕士阶段直接取得「法学」博士?

攻读博士期间,习近平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还接连出任福建省代省长、省长等职务。如此繁忙的公职下,他如何做到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一边产出大量论文?关于习近平学位和论文的质疑早已存在,2013年就有人研究其学历与论文问题,甚至涉及代写和抄袭的疑云。

在中国全面「禁评」的言论管控下,无人能公开质疑或挑战习近平的学位与论文,更不用说要求他为此承担责任。习近平的学术成就经得起考验吗?他的学思经历与论文疑云,又揭示了怎样的「中国特色教育」?

习近平2002年以在职生身份取得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12月提交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农村市场化》聚焦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看似与「法学」无关的论文题目与内容,却使习近平成为「法学博士」。这是因为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习近平在职就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归为法学,尽管该学科所属的并非法学院,而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习近平的论文指导教授刘美珣曾解释:「这个法学不是法律的法学,我们授学位是按大类授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法学大类。」因此,习近平本科读化工、博士研究马克思主义、论文写经济,未进过法学院,却被中国教育体制归为「法学博士」。

学科归类只是习近平学位的一个特殊之处,其博士学历曾多次被外界质疑。综观其求学经历,也充满让人怀疑其「真才实学」的疑点。习近平生于1953年,1966年正值文化大革命,他因父亲习仲勋被批斗而受牵连,1969年又因毛泽东发起的上山下乡运动被下放到陕西延安梁家河务农,正式教育中断。曾任毛泽东秘书的中共中央委员李锐2018年直指习近平只有「小学程度」。

直到1975年,22岁的习近平以「工农兵学员」推荐制身份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跳过中学直接成为大学生。然而,其「大学」学历带有文革时代的「中国特色」。文革期间,中国停止高考,1970年代各大学以推荐制录取学生,入学者多为下乡知青和中共干部子弟。

这些「大学生」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许多仅小学毕业,称为「大学普通班」,学制仅2至3年,非4年制,在中国一般职场不视为学士学历。1977年,邓小平取消了「工农兵学员」制度。

拥有「清华大学学历」的习近平自1979年起从政,1998年至2002年间以在职研究生身份攻读博士学位。前一学历为「大学普通班」、未读硕士的习近平,是否有足够学养撰写博士论文?

此外,攻读博士初期,习近平已任福建省委副书记,论文写作期间又接连担任福建省代省长、省长等要职。身在福建、公务繁忙的他,如何接受远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授课?

亲共媒体《观察者网》2013年一篇报道或可解答:习近平就读的在职博士班无需入学考试,自带「研究成果」经学校专家审核即可录取;无需到校上课,学校将课程录音寄给学生。如此方式,习近平仅需听几十小时录音带、提交论文便获博士学位。

据《纽约时报》报道,习近平读博期间学术「高产」,除博士论文外,1998年至2002年间出版5本学术著作,包括主编《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新世纪的选择——福建省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研究》、《科学与爱国》,撰写《论中国农村市场化》,以及合著《展山海宏图,创世纪辉煌:福建山海联动发展研究》。

同时,他在清华大学学术刊物上发表12篇论文。身居高位、日理万机的习近平,如何抽出时间完成如此丰富的学术产出并取得学位?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13年报道指出,习近平读博期间,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是其好友,两人同为清华化工系工农兵学员、同学兼上下铺室友,且陈希是福建人,与时任福建领导的习近平有深厚地缘关系。

此后,习近平2007年升任政治局常委,陈希2008年升任教育部副部长。如今习近平为国家主席,陈希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及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入读在职博士班并取得学位,是否与陈希有关?

习近平取得学位的关键——166页的论文《论中国农村市场化》也被质疑抄袭或代写。

香港作家钟祖康比对论文内容,发现其与现任福建江夏学院副校长刘慧宇的著作《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高度雷同。刘的书2002年9月出版,看似晚于习近平论文,但考虑出版耗时,两者完成时间应相近。刘书前言落款为2000年12月,且两者引用的参考文献日期均不晚于2001年。

刘慧宇1989年起在习近平任福建期间从事政治工作,担任宁德市蕉城区副区长、宁德市人大副主任等职(后为福建省政协委员),并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后记提及这段经历。习近平1988年至1990年任宁德地委书记,两人可能因此相识。

钟祖康推测,刘慧宇作为下属且为科班经济学者,抄袭习近平的可能性极低,更可能是刘为习近平代笔,或两人抄袭同一来源。

习近平论文除与刘慧宇著作雷同外,钟祖康还发现多段文字与其他学者著作及中共中央文件高度相似。论文列出的26篇英文文献引用格式及来源名称、题目等多处错误。习近平在外交场合英文能力有限,是否能自行阅读这些文献?其其他著作均未引用英文文献,包括论文加长版专书《论中国农村市场化》亦无英文引用。钟祖康怀疑习近平(或代笔者)直接复制抄袭来源的参考书目。

综观习近平的博士学位及论文,疑点重重。然而,1998年入读在职博士班的习近平已身居高位,拥有「清华大学普通班」学历,虽含金量存疑,但那是文革时代产物。为何掌握权势后,他仍追求这一实际价值不高的在职博士学位?

在中国官场,「在职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司空见惯。2007年(习近平进入政治局、成为胡锦涛接班人同年),中国媒体《南方网》报道探讨官员学历造假问题,分析官员为掩饰知识缺陷或为升迁而追求高学历。文凭在官场受重视,高学历者易获提拔,官员常利用权势增色学历,「升官后长学问,长学问后再升官」。

对照习近平取得博士学位后,历任浙江代省长、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等职,进入政治局、成为国家领导人,仕途顺遂。

由于中国信息管控、政治不透明及专制,国内民众难以审查高官学历。习近平论文全文多年无法查阅,仅有约500字摘要公开。在几乎无受检视风险的情况下(即使国外质疑学位,也无损其国内权势),过程又不费力,习近平为何不拿这一法学博士的虚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Newsphere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