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下周发布鸿蒙NEXT,承载巨大期望被批继续安卓换皮

自2019年8月,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园区首次对外发布自研操作系统“鸿蒙”(HarmonyOS)以来,这款承载着中国科技自主梦的系统,始终处于聚光灯下。四年多过去,鸿蒙已从一款定位于物联网设备的小型操作系统,成长为如今覆盖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车载、智能家居、PC、甚至工控设备在内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根据华为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全球已有超过9亿台设备搭载鸿蒙系统,在中国大陆市场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份额中达到17%,稳居第二位,成为安卓与iOS之外第三大系统。然而,关于鸿蒙的争议却从未停息,关于其是否真正实现自主、是否只是“安卓换皮”,以及中国政府是否在强力推广鸿蒙生态,乃至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这一切都使鸿蒙不仅是一款技术产品,更成为全球科技竞逐与政治博弈的缩影。
鸿蒙系统的诞生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应急色彩。2018年,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谷歌、英特尔、高通等美国公司与华为开展业务合作。失去安卓GMS服务支持,华为在海外市场智能手机业务几近停摆,国内市场同样面临安卓核心服务依赖的隐忧。彼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多次公开表示:“我们必须做好系统备胎。”这款所谓的“备胎”便是内部早在2012年就悄然立项、原名“Project Z”的鸿蒙操作系统。
鸿蒙系统正式亮相之初,便因其与安卓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底层架构的相似性,遭到“安卓换皮”的质疑。许多技术社区和独立开发者对鸿蒙1.0版本的源码进行分析后发现,鸿蒙在手机端的大部分底层依旧基于安卓开源代码,只是对UI框架和部分系统服务进行了调整优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鸿蒙2.0、鸿蒙3.0版本阶段,即便华为官方极力强调鸿蒙的分布式架构、微内核设计以及全场景协同能力,但在业内依然未能彻底打消“换皮安卓”的说法。
真正的技术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8月鸿蒙4.0发布之后,华为内部启动代号为“鸿蒙NEXT”的系统计划。2024年10月,华为正式推出鸿蒙NEXT(星河版)开发者Beta版,首次宣布彻底去除AOSP,全面构建全栈自研操作系统,不再兼容安卓APK应用。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华为与安卓彻底“分手”的标志,意味着鸿蒙从安卓衍生体系中脱离,进入完全自主可控的阶段。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鸿蒙NEXT减少了40%的冗余代码,提升系统执行效率23%,应用响应速度提高30%,能源消耗降低25%。

鸿蒙NEXT发布后,中国政府随即出台多项配套政策,为鸿蒙生态建设提供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底发布《关于推动国产操作系统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6年,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国产操作系统装机量达到80%”。多地政府亦纷纷响应,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相继出台鸿蒙应用专项扶持资金,给予本地企业、开发者开发鸿蒙原生应用最高500万元补贴。同时,教育部启动“鸿蒙生态高校课程”,与华为联合在全国135所高校开设鸿蒙开发课程,截至目前,参与学生超过14万人。
正因如此,鸿蒙系统在中国大陆的推广速度极为迅猛。华为Mate 60系列开售后,搭载鸿蒙NEXT系统机型迅速占据市场,甚至在国资背景企业、政务终端、军工通信、金融系统中,强制优先采购鸿蒙设备已成普遍现象。虽然官方并未明文规定,但多家央企信息化采购文件中,鸿蒙设备配额明显提高,安卓与iOS设备比例下调。有业内人士直言,“鸿蒙不光是技术产品,还是政治项目。”
鸿蒙生态的扩张离不开开发者的参与。为了吸引开发者,华为推出了“耀星计划”、“星河扶持计划”,在应用分发、推广资源、流量倾斜、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优厚条件。截至2025年5月,鸿蒙原生应用数量已突破2.1万个,较去年同期增长160%,涵盖社交、短视频、办公、游戏、金融、医疗、出行、生活服务等主流应用,逐步摆脱安卓兼容层依赖。但也有开发者私下透露,“政策环境使然,不做鸿蒙等于主动放弃政府订单。”
鸿蒙系统的走红,离不开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起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全面打压以来,美国对华为、中兴、海康威视、寒武纪、中芯国际等一批核心科技企业实施制裁,限制其获取关键技术与产品。2023年,美国商务部再次升级芯片出口管制,将5nm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出口许可门槛进一步提高,迫使华为芯片自给率迅速提升。华为Mate 60 Pro搭载自研麒麟9000S芯片回归,被视为突破封锁的重要标志。鸿蒙系统作为华为“去美化”战略的另一支柱,其发展轨迹被美国媒体和智库密切关注,《华尔街日报》、《彭博社》多次发文警告“鸿蒙正在成为中国操作系统独立化的范本”,美国国会众议院甚至于2025年3月组织专门听证会,讨论鸿蒙对全球科技生态及供应链格局的影响。
而就在下周,华为计划发布全新一代鸿蒙NEXT正式版,届时将搭载于Mate 70系列旗舰手机,同时面向平板、PC、车载、智能穿戴、物联网设备同步推送升级。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新版本鸿蒙NEXT将实现应用引擎、图形渲染引擎、分布式软总线等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超过95%,全新方舟图形引擎性能提升30%,首次搭载自研云端同步平台“鸿云”,实现设备间无缝协同、数据无感流转,力图在安卓和iOS之外开辟第三套智能终端生态体系。
尽管鸿蒙系统在中国大陆取得初步成功,但在海外市场依然面临巨大挑战。由于缺少谷歌GMS服务体系支撑,加上全球应用开发者对鸿蒙生态兴趣有限,华为手机在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影响力大幅下降。根据IDC数据显示,2024年华为手机海外出货量同比下降17%。虽然华为将海外市场鸿蒙设备继续保留安卓APK兼容,但鸿蒙NEXT取消兼容后,海外市场设备是否继续搭载旧版鸿蒙或安卓衍生系统,目前尚无官方明确表态。
业内分析认为,鸿蒙能否真正成为国际主流操作系统,关键在于其生态开放性、开发者数量及海外政策环境。一方面,鸿蒙必须解决跨国应用适配、数据隐私合规等问题,另一方面,还需摆脱“政府强推”“政策任务”标签,赢得市场用户自然选择。而在国内市场,伴随政府采购倾斜、民用市场强力推广以及鸿蒙产业链逐渐完善,鸿蒙NEXT有望在2025年底装机量突破12亿台,稳居国内市场第二,逐步削弱安卓在中国市场的统治地位。
鸿蒙的成败,已不仅关乎华为,也成为中美科技竞争格局中的重要棋子。正如余承东在今年初一次闭门会议中所言:“我们不再需要依靠安卓,不再怕断供,也不再等待别人的施舍。鸿蒙是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出来。”眼下,这条路虽仍布满荆棘,但鸿蒙已迈出关键一步。下周的新版本发布,将是这一漫长攻坚战中又一次重要节点,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