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试试看”的心态

在你踏上自律提升之路的过程中,有一件非常有用的事,那就是把“试试看”这个词从你的词汇里删除。这个小小的改变,将彻底改变你对自己的认知,提升你的自尊。塑造你人生的,不仅是你的思维方式,你说出口或心里默念的话,同样拥有强大的力量——它们会影响你如何看待自己,也决定你能走多远。在本章里,你将明白,“试试看”这个词,如何悄悄地阻碍你实现梦想,限制你的自律。
别再“尽力而为”了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鼓励“尽力而为”。好心的老师和父母常告诉我们:“只要你尽力了,结果不重要。”一些流行的说法,比如“至少你试过了”或者“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输赢”,也在不断强化这种观念。这种态度听起来很温暖,因为它暗示着:人生总会有下次,总还有机会。然而现实却是,有些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永远回不来了。
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去“试试看”,而是要去“做成”。你要在每一件事上,都下定决心,勇敢果断。这样一来,你会开始更加尊重自己,别人也会尊重你。他们会把你当成一个积极主动、敢做敢当的人,而不是那个因为害怕失败,什么也不敢去尝试的人。
当你心里想着“我尽力了”而不是“我要成功”,你其实是在给自己设限。有时候命运也许会眷顾你,让你在“尽力而为”的状态下取得成果。但大多数时候,生活会回报给你你所付出的程度。你要是光“试试看”,得到的也就是“差不多”;而如果你果断付诸行动,结果必然更好。
“试试看”永远是灰色地带
“试试看”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模糊的态度。当你说“我尽量”时,就很难对自己真正负责。因为你给自己留了很多余地,一旦感觉“好像差不多了”,就随时能停下来。
你会“试到”什么程度,才算够了呢?这种努力是很难衡量的,对吧?于是,这就给了你欺骗自己的空间,让你可以在付出很少努力之后,心安理得地告诉自己“我尽力了”。反过来,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成果是看得见的。事情就只有两种结局:要么你完成了,要么没完成。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找。
如果你想真正看到改变,就必须有自律,别再给自己找借口。
成为一个“行动者”
当你成为一个“行动者”,你就必须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对现实有清醒的认知。比如说,如果你需要减掉100磅(约45公斤),别指望靠一个月运动和节食就能办到。你需要诚实地盘点自己的优点、弱点和技能。这本身就是一种自律,因为直面自己的现状需要勇气。
别浪费时间沉浸在“我好可怜”的情绪里,这不会让你靠近目标。如果你知道自己有能力达成某件事,那就动手去做。如果你想实现一个需要别人帮忙的目标,那就去请教那些比你更专业的人。如果你需要学习新的技能,赶紧去报课、拿证书,去让你的梦想真正成为现实。
同时,你必须百分百相信自己,也要相信你正在做的事情,能够帮你实现目标。你得付出大量的努力,花很多时间去反思自己、反思人生和方向。但到了这个阶段,你应该已经明白,凡是值得拥有的东西,都必须靠辛苦和专注换来。
在启动新项目之前,先弄清楚你到底要实现什么目标。光靠“想一想”远远不够,拿起笔和纸,写下来。如果你还不确定目标,就先别着手去干,因为如果你连自己想去哪都不知道,那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缺乏计划就等于注定失败。你很可能会被别人视为“总是开始新项目、却从不完成”的人,最终掉入恶性循环,失去自信和自尊。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根据自己的能力,量身定制目标。一旦你确信自己能做到,就别犹豫,直接去做。“试试看”只会带来麻烦,而“去做”才是真正果断、有力的行动。
“试试看”只会滋生负面信念
“试试看”这种心态,常常会诱发消极的信念,阻碍你实现目标。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减掉20磅(9公斤),然后你跟自己说,“我会试着坚持锻炼,试着控制饮食”。其实你一开口,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了失败的位置上。
因为,当你说“试试看”,其实就是在暗示自己:我不确定我做不做得到。而你的大脑就会开始关注“如果我做不到怎么办”。越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你不想发生的事上,这些事就越容易发生在你身上。
相反,当你坚定地说“我就是要做到”,你的脑海里就会开始浮现那个瘦下来的自己,穿着泳裤或比基尼,自信又迷人的模样。
制定切实际的目标,相信自己
成功人士都懂一个道理:要想实现目标,就必须坚信自己能够做到,并且不断逼自己再进一步。他们从不说“我尽量”,而是直接去“做”。
比如,全球最知名的自我提升导师之一,迪帕克·乔普拉(Deepak Chopra),即便73岁高龄,依然精神饱满、到处演讲。他的出版事业如日中天,生活中还要处理各种事务。曾有人问他,怎么还能一直保持高效,他的回答之一就是:“别试,去做。”
除了从词汇中剔除“试试看”之外,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你从“尝试者”变成“行动者”呢?很简单,从那些你肯定能完成的小目标开始。比如,每天运动5分钟。这完全可行,一旦完成了,就会让你相信:自律,原来也没那么遥远。
积极的自我对话同样重要。当你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后,全天多次提醒自己:我要做到。
当你清楚自己要去哪里、怎么去,自信心自然就来了。这样一来,你的目标达成率也会更高,因为你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在下一章,我将和你聊聊“赢家和输家习惯”的差别。没人想当输家,每个人都想赢,但决定你成为哪种人的,正是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