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BC: 中国的优势,不仅仅是便宜的劳工

MSCNB: 特朗普不能一边打压教育部,一边还妄想着能在对抗中国中占上风。
中国每年培养出来的以STEM为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博士数量,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在如今这场关税战中,大家都在盯着中美的贸易逆差,但真正让人该担心的,其实是我们在教育上的“逆差”。
当特朗普政府威胁要干掉教育部、砍掉科研经费、缩减教育开支的时候,中国那边却在加大力度搞教育改革,提升全国教育水平。而且人家特别聚焦在科学、技术、产业创新和人工智能这些未来领域。
同一时间,美国这边的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还闹了笑话,把人工智能(AI)错听成了A-1牛排酱……你说这对比是不是太刺眼了?想不担心都难啊。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的数据,中国每年大约有7.7万名STEM博士毕业,而美国只有大约4万。如果把国际留学生排除在外,那这个差距直接变成3比1。
而且不只是博士层面,中国还在加快建设本科工程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目的是打造一支庞大的、高技能的工人和技术创新队伍。这些人不仅动手能力强,还有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分析的能力。
你可能最近在网上又看到那段2015年的采访视频,苹果CEO库克解释为什么外国厂商对中国这么上头。他说一句大实话:吸引力早就不是什么“便宜劳动力”了。在那场“财富全球论坛”的采访中,他提到:“大家都以为企业来中国是为了省人工成本……但实际上,中国早就不是低成本劳动力的地方了。真正的原因是,这里人才集中,技能水平高,而且技术种类全。”
库克还说,他们做的产品需要非常先进的制造工具,而中国的“工具工程师”水平深得惊人。“在美国,你要找一群工具工程师开会,都不一定凑得齐人;但在中国,你能把整个足球场都填满。”
他还说,在中国工人身上能看到一种少见的组合:既有工匠精神的手艺,又能熟练操作机器人,甚至懂得一点计算机科学。这种交叉型人才,其他地方很难找到。
可特朗普那边呢?他打着“关税大旗”,说是要让制造业重返美国,但他的团队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长远战略去实现这目标。他们没准备好如何重建一个既靠脑力、又靠技术能力的新型制造业体系。
不管是洗衣机还是气象仪器,现在越来越多公司选择在中国、越南或印尼生产,不只是为了便宜,更是看中了那里的技术工人储备。而这背后需要的是全方位教育投入——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职业技术,再到大学和科研。还要有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合作科研项目。但现在的情况是,马斯克的“狗狗币战队”还在兴致勃勃地削弱这些支持系统。
说到底,特朗普就是嘴炮多、实招少。
这才是最让人惋惜的地方。美国完全有潜力继续当全球第一大经济强国,我们也有这个基础。但特朗普这帮人正在一手毁掉本可以保障长期增长和主导地位的教育和科研系统。就像用喷火器炸保险丝盒,然后指望灯还能亮、烤箱还能用、电脑还能开。
不现实啊。
当然,美国的教育问题也不是从特朗普才开始的。大学学费这些年已经贵得离谱,很多家庭不付出巨大的牺牲根本负担不起。美国学生在很多学科上落后于其他国家。根据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19年的研究,美国八年级学生数学排名全球第16,科学第14。《亚洲时报》就讽刺说,我们的孩子被新加坡、台湾、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迪拜,还有很多欧洲国家的学生“吊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年的国际学生评估报告也显示,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上都是第一,远远把美国甩在后面。哪怕把中国挑出来的数据去掉,《亚洲时报》也说,美国在数学上全球排第34,科学第15。一个拥有世界顶尖大学的国家,却搞出这样的成绩,实在说不过去。
虽然中国有时可能会“美化”一下他们学生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确实在花大力气提升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不再只是给精英阶层“开小灶”。
新加坡学者、《中国赢了吗?》作者马凯硕曾说,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最终会在各自的“心脏地带”见分晓,而决定胜负的关键就是教育。他在接受《亚洲时报》采访时表示:“最终决定这场地缘政治对抗结局的,是哪个国家能更好地照顾好底层那50%的人民,是哪个国家的孩子能真正读书、写字、会算。”
投票的时候大家都说教育很重要,可国家的预算和政策优先级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上新闻的教育话题,常常都是枪击案、禁书令、跨性别运动员的参赛权争议,或者是关于种族理论的文化战。
特朗普一边嘴上说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一边却老是和大学开战,动不动就要扣经费,只因为学校讲了“白人特权”或搞了他认为“非法”的多元平权(DEI)项目。他的政府就像是把教育系统当成了出气筒,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一个真正想在国际竞争中领先中国的国家,是绝对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教育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