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美站持续,哪些商品的价格会飙升?

【多维新闻综合报道】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商品价格上涨和供应链紧张正成为美国市场无法回避的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致使中国对美出口量大幅下降。多位行业专家警告称,这场贸易战不仅将扰乱全球供应链,甚至可能导致今年夏季至年底期间,美国商店货架出现空缺,部分商品价格大幅上扬。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5月6日报道,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全面加征关税以来,许多美国零售商为避免关税冲击,提前加大库存采购力度,致使近期美国港口进口量激增。然而,随着部分商家取消服装、婴儿用品及其他生活消费品订单,进口量开始放缓,库存紧张问题逐渐显现。
投资银行TD Cowen在一份关于关税影响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一旦这种提前备货的拉动效应结束,美国企业或将面临库存短缺和补货困难,尤其是在返校季和年末节假日消费高峰期。”报告特别强调:“对依赖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和产品,供应风险最大。”
目前,美国市场对中国进口商品依赖度依然极高,部分品类进口占比超过70%。据TD Cowen分析,以下几类商品因关税和供应链问题,最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出现价格上涨和货源短缺:
- 玩具、游戏和运动器材:美国每年自中国进口此类商品总值逾300亿美元,占同类进口总额的73%。分析人士担忧,贸易战或导致今年圣诞购物季儿童玩具短缺,令消费者和零售商承压。
- 羽绒制品:美国每年进口19亿美元羽绒制品,其中77%来自中国,主要用于被子、羽绒服等冬季保暖产品。一旦关税生效,相关商品价格或在秋冬季节显著上涨。
- 鞋类:美国鞋类市场对中国依赖严重,年进口额约98亿美元,占市场销售额36%。TD Cowen预计,鞋类价格将是第一批明显上调的品类之一。
- 家具与床上用品:美国自中国进口价值185亿美元的家具和床上用品,占总进口量的28%。家具类商品因体积大、物流成本高,短缺后调价空间较大。
- 服装: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价值173亿美元服装,包括针织和非针织服饰,几乎涵盖大众日常穿着的各类品项。
此外,餐具、玻璃器皿、纺织艺术品等生活消费品,及电机、锅炉、钢铁制品、塑料等工业品,也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国际贸易管理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数据显示,美国每年自中国进口1240亿美元的电机产品、820亿美元的核反应堆与机械设备、120亿美元的钢铁制品和193亿美元塑料制品,这些基础工业品价格一旦波动,将影响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行业的生产成本。

专家分析认为,当前美国零售商虽凭借提前备货暂时缓解了压力,但随着返校季、感恩节及圣诞节购物旺季临近,补货需求集中爆发,商品供应缺口将逐渐显现。TD Cowen报告直言:“玩具、服装、家居用品等季节性商品的库存消耗速度极快,若关税持续生效而供应链未能恢复,消费者将面临涨价和断货双重困境。”
此外,部分品牌或转向东南亚、南亚地区采购以规避关税,但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中国成熟的制造与物流体系。TD Cowen警告:“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虽具备部分产能,但承接大规模订单尚需时间和投资,无法在短期内缓解供应链紧张。”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双方互征惩罚性关税,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虽短暂缓和局势,但因美方指责中方未完全履行采购承诺,贸易关系再度恶化。此次特朗普政府新一轮关税加码,叠加中国经济复苏乏力、出口依赖度高等问题,使中美贸易对抗进入拉锯战阶段。
多位学者预计,若中美双方未能在瑞士即将举行的高层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关税措施或将持续,供应链动荡与物价上涨恐成长期现象。TD Cowen分析师提醒:“这场关税战对消费品、工业原料及制造业全链条的影响将远超预期,外界应做好长期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