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态度重大转变

路透社8月20日报道——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正考虑首次允许使用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以推动本国货币在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采用,这标志着中国在数字资产立场上的重大转变。
消息人士称,国务院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审议并可能批准一份推动人民币全球使用的路线图,其中包括追赶美国在稳定币领域的布局。该计划预计将设定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使用目标,并明确国内监管机构的职责,同时还将纳入风险防范的指导方针。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国家高层领导层预计最快将在本月底召开一次专题学习会,重点讨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的稳定币。在会上,高层领导人可能会发表讲话,为稳定币定调,并界定其在商业应用与发展的边界。
如果获批,中国关于稳定币使用的计划将意味着其在数字资产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早在2021年,中国因担忧金融体系稳定性而禁止了加密货币交易与挖矿。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希望人民币能够像美元或欧元一样成为全球货币,以反映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但严格的资本管制以及每年数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反而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市场人士表示,这些限制很可能也会成为稳定币发展的关键阻碍。
稳定币是一种旨在保持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通常与美元等法定货币挂钩,被加密货币交易者广泛用于在不同代币之间转移资金。
据支付平台SWIFT统计,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今年6月降至2.88%,创下两年来新低;相比之下,美元的市场份额高达47.19%。中国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来管理跨境资金流动,仅通过少数互联机制允许部分资金流向香港等关键离岸市场。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今年1月就职后数日便公开支持稳定币,并着手建立监管框架,以帮助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合法化。
稳定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低成本、即时、无国界、全天候的资金转移,使其具备颠覆传统日常支付与跨境支付体系的潜力。
消息人士称,在美元挂钩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北京视金融创新,特别是稳定币,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有前景的工具。